新笔趣文学

新笔趣文学>樊登讲论语先进篇读后感 > 樊登讲论语 先进夫子焉不学 好学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(第1页)

樊登讲论语 先进夫子焉不学 好学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(第1页)

一秒记住【xiaoyanwenxue】精彩无弹窗免费!“樊登讲论语:先进(.)”!

夫子焉不学:好学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

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。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
质疑孔子的人来了!

卫国的一个大夫叫公孙朝。公孙朝问子贡,孔子的学问哪儿来的呀,没听说他上过什么大学呀,他有啥学历啊。

子贡说,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”。

“文武之道”指的是文王、武王之道。

他们学的都是周朝的文王、武王之道,这是五百年前的事。公孙朝的疑问就是,五百年前的事,孔子凭什么说自己知道呢,有什么证据证明他真的知道。

子贡说,文王、武王之道,虽然是五百年前的,但是它并没有失传,它一代一代地影响在人的身上。

“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”:运气好,碰到厉害的老师,比如老子这样的老师,跟他求教,就能学到大道。如果遇到了师襄子,能够向他学习击磬,学一点小手艺。所以,遇到大人物,学大道,遇到小人物,学小道。孔子最大的特点是好学、爱学。

“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”:这些大人物、小人物身上所传承的,不都是从文武之道而来的吗,夫子为什么不能学?

“而亦何常师之有”:为什么非要有一个固定的老师呢?《师说》里就提到“圣人无常师”。

孔子开风气之先,他没有固定的老师,他是各处问教,谁能给他启发,谁就是他的老师。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”,连进太庙这样的事情,他都能变成学习的机会。

孔子为什么能把五百年前的文化传承下来?因为虽然已经过了五百年,但是人们的困惑没有变,问题没变,正道自然也就没有变。

能够解决问题的正道是亘古不变的,天不变,道亦不变。孔子和周文王、周武王时期所面临的苦恼是一致的。他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礼仪的学习,通过自己的思考,通过向他人求教,总结出一条能够让华夏文明继续延续下去的“道”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被迫嫁给病弱太子后我真香了  木叶:从砂隐开始种树  海贼王之寿命兑换系统  上门天医秦天李欣然  无双剑神  白莲花掉马以后  都市特种兵  东京开局签到神罗天征  都市特种兵  夜行者:平妖二十年  阎王的小祖宗她命中带煞  万年祖宗不好惹  妈咪,有个爹地要还债  完美枪械世界  超级微信  我有一个大秦武库  我做镇尸人的日子  奇门弄宝  我的小号没血条  樊登讲论语:套装全2册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